透支未来!里维安CEO称,现在推迟电动车发展是代价高昂的错误
“唉,这没过多久啊。”
近来我常念叨这句话,因为美国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在缩减曾经雄心勃勃的电动车目标。如今,特朗普政府过早终止了电动车税收抵免,废除了曾推动更多电动化车型发展的各项燃油经济性法规,还对加州的污染监管权发起“宣战”——这些车企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。
它们再也不用去生产那些原本就不想造的车了。就是那些它们几乎都懒得去推广的车型。至于家用电动车充电桩或公共充电接口?那成了别人的事。又回到了老本行:卖燃油卡车和SUV。
近几个月来,例子不胜枚举:斯特兰蒂斯“大力转向内燃机汽车生产”,日产推迟美国产新电动车,本田削减电动化投资。每周都有更多类似消息传来,车企们纷纷将原因归咎于“消费者需求不足”——但实际上,是它们的产品本身就不够好。
但在里维安,创始人兼CEO RJ·斯卡林格(他此前就对传统车企有过尖锐批评)认为,那些在电动车技术上踩刹车甚至倒退的车企,日后必将为这一决定付出代价。
“要是你是传统车企,我觉得它们中很多人,要是真对自己坦诚的话,会怀念那些好日子——那时我们能卖……V8车型,那是门不错的、赚钱的生意,”斯卡林格在上周的《InsideEVs Plugged-In》播客中说道。
斯卡林格称,至少在过去几年是这样,现在或许也依然如此。但未来呢?
“毫无疑问,这是在用企业的未来做抵押,来支付当下的开销,”斯卡林格说,“那些展现出最强领导力的企业,愿意在当下投入,牺牲短期利益,以守护长远未来。”
斯卡林格坚信交通的未来只有一条路——全面电动化,这一点不足为奇。他表示,部分原因在于化石燃料本质上是有限的。
“试想一下1000年后的历史书,”他说,“书中会提到这样一个非常短暂的片段:我们如何让世界工业化……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化石燃料的基础上。我们在100年里耗尽了大约一半的化石燃料,最终还是转向了其他能源。”
但他表示,目前没有任何一位车企CEO会因应对这种转型的表现而被评判。他们所处的行业根深蒂固、资本密集,几乎从未经历过重大变革。因此,做出改变很难——尤其是当高管们的主要责任是实现每季度的盈利目标时。
“这些产品的研发周期很长,两个产品周期基本上就是一位CEO的任期,”斯卡林格说,“所以这很难。如果你现在是大型车企的CEO,你当下做的决定,其影响要到2035年才会显现,而到2035年,你很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位置上了。”
简而言之:斯卡林格的意思是,眼下继续造那些熟悉、稳定又赚钱的燃油车要容易得多,把未来的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。
斯卡林格还对那些嘴上说要迈向更清洁的未来、背地里却游说阻挠的车企表示不满。
“如果我坐在这里说‘我们支持电动车’,下一场会议却在谋划如何出台政策给电动车发展添堵……这种事你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,”他说,“我觉得这是评判行为的一个好标准:要是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,那你很可能也没在做正确的事。”
理论上,如果美国撤销对电动车的政策支持,某些车企或许能从中获利。但技术的发展规律并非如此。除了像激光影碟这种偶尔出现的奇葩例外,更优越的技术终将胜出:黑胶唱片机被CD机取代,CD机又被流媒体平台取代,就像智能手机取代了诺基亚的翻盖手机一样。汽车行业本身也一直在追求效率和性能,而电动车正是两者的巅峰。
此外,比起里维安、特斯拉这样的新势力,老牌车企还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激烈电动化和软件驱动竞争。当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打到家门口时,放弃电动车、专注燃油车的好日子就到头了。
自动驾驶领域也是如此,这是斯特兰蒂斯正在退缩的另一个领域。“这是我们业务中在技术方面投入最大的项目,”斯卡林格谈到里维安即将推出的脱手辅助驾驶系统时说。他表示:“电动车是重置网络架构、软件栈的平台,自动驾驶系统也依托于此。所有这些都紧密相连。”
现在,我们来唱唱反调。斯卡林格说这些话,处境和那些传统车企的现任CEO不同——他是一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,个人声誉或许与其企业的命运更紧密地绑在一起,而那些老牌车企的CEO不过是“任期内的过客”。而且,不少批评者可能会不屑一顾,觉得他没在这个行业真正赚过钱,没资格说教如何成功。
但看看这些趋势:电动车车主不会再换回燃油车;即便是大众集团这样的巨头,也需要里维安的帮助来研发未来车型——不难看出未来的走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