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大咖说车 >

华为Petal Maps:既是掷向导航痛点的矛,也是鸿蒙车机生态的盾

华为Petal Maps:既是掷向导航痛点的矛,也是鸿蒙车机生态的盾

发表于 2023-02-08 汽车产业观察网 责任编辑:刘慧

约莫是2010年前后,地图产业发生了两场革命。

第一场革命是各大地图品牌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东风,纷纷开始APP化进程。

第二场革命是以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巨头,像360杀毒叫阵卡巴斯基一样,把原先动辄几百一年收费的导航给彻底免费了。

这两场革命几乎不分先后,却互相交织,把原本就不大的地图江湖搅得天翻地覆。

——图商们不仅C端的钱没赚到,连B端车厂前装的业务也丢了。

随后,地图产业格局快速分化。百度、高德等极少数巨头借助先天的平台优势,走出一条“地图+O2O”的发展路径,书写着马太效应的行业注脚。

没有人注意到,寡头光彩夺目的背影里,刻满了众多小图商的墓志铭。

车机和手机的战争

出乎很多人意料,这场发生在2010年前后的地图产业巨变,将会深刻影响随后而来的互联网造车潮。

车机,是这波造车潮的着力点。而地图,是车机的重中之重。

众所周知,车机的第一个敌人,是手机。

自从把地图装进手机,围绕着车机与手机谁更好用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。

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手机,因为手机比车机更好用,也更流畅。而车厂则希望用户放弃手机,只用车机。

一时双方陷入对峙,用户对车机的流量福利、会员福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动于衷,而车厂为了限制车内手机的使用,甚至还把空调出风口设计成安装不了手机支架。

车机的第二个敌人,知道的人并不多,因为它是现有的汽车生产体系。

在现有的汽车生产体系之下,车厂更像是一个系统集成商。各个供应链提供子系统,最后由车厂统一组装。

这种原本属于硬件的生产方式,也被车厂顺理成章地带入到软件系统中:这家的地图,那家的语音,这一家的音乐,那一家的视频……一锅乱炖的大杂烩,最终被工业流水线思维紧紧啮合在一起。

跃跃欲试的图商希望在车厂面前获得更大的话语权,但受限于地图之外孱弱的技术能力,它们无法帮助车厂实现车机系统层面的补强与跃升。

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车机陷入瓶颈的时候,智能座舱概念的落地罕见地打破了这个僵局。

图商新势力的颠覆

车机到智能座舱并不是称谓的转换,这既是技术的迭代,也是新商业形态的变化。就像钢铁侠战衣里的贾维斯,从开始一个类似360电脑管家的监测软件,慢慢进化成一个云端的智慧管家。

智能座舱对地图的需求,跟传统车机也完全不一样,并不只是传统的地图加几个API接口这么简单,而是在智慧出行的愿景下,集成多种IT和人工智能技术,打造全新的车内一体化数字平台。而这,势必要求地图必须深度地融入到车机系统。

因为做地图成本极高,天然限制了公司数量,而有能力介入到车机系统底层架构的图商,就更是屈指可数。

无疑,华为Petal Maps就是其中之一。

华为Petal Maps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——简洁。在视觉交互设计上延续HarmonyOS在华为手机UX的设计精髓,而且还支持导航信息多屏显示,像HUD、仪表盘,多设备流转,上手轻松,没什么学习成本。

此外,Petal Maps还能与座舱进行联动,例如可以更加精准地根据车辆实时续航,推荐相应的补能点,或是在车辆途经隧道时,自动切换内外循环等。

长江后浪推前浪,浮世新人换旧人,从传统图商到华为Petal Maps,时代在变,格局在变,图商的成长逻辑也在变。作为一个后来者,华为Petal Maps既有必要,更有实力,颠覆传统图商的发展路径和生长模式。

华为Petal Maps的颠覆,既是发展路径的颠覆。

互联网图商巨头一直把地图定位成“车载互联网入口”,基于这个定位,互联网图商一直不断地强化地图的“入口”属性:服务的边界一扩再扩,从单纯的车生活进入到泛生活,广告的频次也一提再提,弹窗、提示总是防不胜防。

而华为Petal Maps则是把地图置于智能座舱的框架之下,是智能座舱的一个重要子系统,子部分,这决定了它不会喧宾夺主,而是专注于导航,同时配合刚需场景的车主服务,如加油、充电、停车等等。

华为Petal Maps的颠覆,也是生态系统和底层介入能力的颠覆。

跟其他图商另一个不同是,华为Petal Maps并不是一个孤立的APP,它是鸿蒙生态重要的组成部分。这也变相赋予了华为Petal Maps浓厚的技术气质和更强的生态协同能力。

尽管互联网地图巨头,他们不缺钱、不缺地图数据积累,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百度、高德无法深入到车厂车机的底层开发。

之前我试驾过某品牌的新款SUV,新车的车机地图用的是高德最新版本的车机地图,地图用过之后确实非常优秀。但掣肘于这台车的语音识别能力,需要数次语音唤醒,地图才能进入导航状态,这非常影响地图和车机的用户体验。

因为缺少生态系统能力和底层介入能力,主机厂车机负开发,卖点负优化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差异化的护城河

在确定了自身的差异化之后,华为Petal Maps还需要做到让这条差异化之路更难复制,让对手对这条路望而却步。

手车互联,是华为Petal Maps构建起来的第一个差异化。

Petal Maps地图手车互联能力包括无缝流转(上下车导航接续)、一碰传与第三方应用位置分享功能等场景。

如果用户的手机、车机登录同一华为帐号场景下,上车前用户在手机地图应用发起导航,上车后手机地图导航任务将自动流转至车机,下车再流转回手机并转换到步行导航,完成全路程的导航任务。

至于一碰传,技术原理就是用设备上的 NFC,短距通信的能力,能够实现碰一碰,再通过这个能力,实现一个地址或者路线的流转。

从一台设备流转到另外一台设备看起来简单,但要真正要做的话其实很麻烦。因为要流转的地址,可能并不在你车上,而是在别人的手机上,或是在别的 APP 里,所以核心是要破壁。

为此,Petal Maps的团队与生态合作伙伴开展了不少针对性工作,最终实现了碰一碰,就可以把用户地图的地址或者路线,通过NFC传到车上。

手车互联差异化的构建,不仅打破了地图与其他APP的边界,也打破了手机与车机的边界,双方不再是剑拔弩张的对手,而都是智能座舱的一分子——上车用车机,下车用手机。

是用车机还是手机,完全是取决于场景,而不再是厂商一厢情愿的习惯预设。

语音识别准确更高,反应更迅速,是华为Petal Maps构建起来的第二个差异化。

语音识别也是车上刚需,是最高频用到的功能,因此地图和语音需要深度配合。语音识别包含了两个维度,一是输入,二是输出。输入是识别用户的语音,输出是用语音告诉用户怎么走。

想要保证语音识别的准确率,就要用海量数据进行“喂养”和“训练”。背靠鸿蒙系统,Petal Maps因此能获得更多的生态赋能。Petal Maps和小艺团队深度配合,通过海量的地址库用来做文语转换的训练,确保了语音识别的高准确率。

软硬结合的定位能力,是华为Petal Maps构建起来的第三个差异化。

定位,是需要软硬结合的,分室外和室内。室外是依靠于全球的五大卫星系统,但高楼林立和不同的天气,会造成定位的偏差。

高架底下,隧道里面,很多地图都会出现偏航或者是信号丢失的问题,华为Petal Maps发挥软硬协同优势,凭借惯性导航技术更先进、复杂路口呈现更精细、语音播报提示更易懂的优势,确保了导航的准确性。

在室内场景下,卫星信号往往存在被遮挡而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,华为Petal Maps融合运营商的蜂窝信号、 WiFi、蓝牙,甚至地磁等的传感,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室内导航体验。

如同一次孤独的长跑,不管是面对传统图商构筑的高墙,还是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壁垒,华为Petal Maps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,把最初愿景里模糊的影像,变成触手可及的轮廓。

——创新,是最大的差异化。技术,是最坚固的护城河。

写在最后

在“乾坤已定”的地图赛道,甚至发展路径几近锁死的一个产业里,华为Petal Maps成为这个小众但又宽阔赛道里的“破局者”,它致力于改写旧的游戏规则,渴望导入新的价值发现。

就像黑暗幽谷中振翅的蝴蝶,凭借着小而轻的身姿,逆势而上,创造自己的奇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