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汽车生活 > 汽车文化 >

如何简单计算一辆电动车的碳排放?关于电动车的几个科普

如何简单计算一辆电动车的碳排放?关于电动车的几个科普

发表于 2022-11-17 09:33:43 责任编辑:刘慧

文/车亮

图/车亮

电动车上明明有大电池,为什么还要单独装12V的蓄电池?一辆电动车的碳排放该怎么简单计算?电动车为什么功率高、加速猛,极限速度却普遍低?电动车上几种常见的电机,孰优孰劣?关于电动车上一些似是而非的疑问,这篇文章里我们来一一探讨。

疑问一:电驱动的新能源车上明明有一块很大的动力电池,为什么还要装12V蓄电池?12V电池跟48V电池有什么区别?

车上的12V铅酸蓄电池,是燃油车时代留下的产物,目前车上电器(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插混车)的车辆点火启动、大灯、水泵、机油泵、空调等电器都适用12V电压,不能切换到48V电压,更不能切换到能量电池的高压系统。如果要切换的话,电子元件都需要重新开发,成本要大幅提升。而纯电车目前也普遍保留了12V电压系统。

一般的插电混动车型上,虽然搭载了一块容量较大的动力电池,但车上电器部分基本还是沿用12V蓄电池的系统。而为了在机舱内容纳发动机和大尺寸电机,这块蓄电池往往被挪到了后备厢。因此我们在后备厢盖板下方往往会看到一块12V的蓄电池,占用了备胎池的空间,这也是插混车普遍不提供备胎的原因。不过铅酸电池的充电还要靠发动机,它和动力电池是两套系统,相互之间并不能互相充电。此前我在某品牌4S店里就遇到过一辆插电混动车,动力电池明明还有电,但是电瓶亏电后车却点不着、电器点不亮。有些品牌例如比亚迪,将铅酸电池换成了铁锂电池,虽然依然还是12V,但可以用动力电池来补能,提高了电瓶使用寿命而且不用担心电瓶亏电。

12V系统跟轻混车上的48V系统相比,后者电压增加了4倍,因为功率=电压X电流,所以同样功率输出,电流仅为12V系统的1/4,而导线损耗=导线电阻X电流的平方,所以同样功率,导线损耗是12V系统的1/16。要提高功率降低损耗,最好的办法是提高电压。所以48V系统有更高的放电效率,是更先进的水平,只不过还是上述原因,48V系统无法取代12V系统。

而在纯电车型上,也会看到一块12V电瓶。除了继续沿用12V的低压系统可以节省成本之外,从动力电池出来的电一般是高压电,如果用于车上的电器,还需要进行高压到低压的转换,那么还不如沿用12V低电压系统来的快捷方便。此外电动车跟燃油车一样,也需要在点火那一下进行通电启动(按下启动键,驱动继电器),启动这一下也是适用12V电压系统。而在电动车上,12V电池也是可以从动力电池那里补能的,因此除非动力电池被耗干,也不用担心电池亏电车辆启动不了。

疑问二:如何能简单计算出一台电动车的碳排放是多少?相比燃油车它的碳排放真的更低吗?

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些电动车企吹嘘自己“种了多少棵树”,“为蓝天白云绿色减排做了多少多少贡献“。实际上这背后就是一个碳排放的概念。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碳排放为零,不像燃油车那样还有尾气的排放(虽然经过三元催化和国六B标准的实施,燃油车的排放已经不算高了)。不过电动车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远比燃油车高,而且发电厂生产电的过程也有碳排放,此外电池报废过程中排放问题也不容忽视。总之用零排放来定义电动车,除了电动车企自己,恐怕不能说服绝大多数人。

电动车和燃油车谁的碳排放更高其实一直都有争议。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来判断。根据国家标准GB/T 37340-2019《电动汽车能耗折算办法》,油耗和电耗之间可以互相转换,计算电车的排放就要先把电耗转化成油耗。

这份标准里提供了三种转换方法。第一种是热值折算法,就是发出同样的热值,油和电相互的转换关系,结论是0.116:1。照此计算电动车百公里15度电,同样热量相当于百公里燃烧1.74L升92号汽油。所以从这点能看出,汽油的单位热值是远高于电池的。

第二种方法是燃料生命周期折算法。也是从等量热值的角度出发,但考虑到了两种能量来源生产过程中的损耗。炼厂的效率、输送加注效率等等。抛开复杂的公式不谈直接看结论,结论是0.22:1。百公里15度电,相当于百公里燃烧3.4升92号汽油。这个方法更科学。但还是不能看出碳排放。

第三种办法是碳排放折算法。抛开公式直接说结论。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叫“二氧化碳折算因子”为0.31,也就是说0.31升的92号汽油和一度电两者的碳排放是相当的。还是以百公里15度电的电动车为例,其碳排放和4.65L/百公里的燃油车相当。这里的计算考虑能量的产生和输送过程,将火电发电比例设置为75.%,充电效率设置为100%,同时考虑了线损率等因素,结论相对公平。

我们知道一辆百公里15度电的电动车,碳排放相当于一辆百公里4.65L的燃油车。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电动车的碳排放了。这里再引入一个数字0.23,您只要记住这个转换关系就好了。用4.65L/百公里乘以0.23得出碳排放为107克/公里。

所以通过这个公式:电耗乘以0.31 再乘以 0.23可以简单计算出一辆电动车的碳排放。并且我们还能得出一个结论是,电动车的碳排放目前是比燃油车少一点,但也没少太多。像日系此前比较反对电动车,公开说的一个理由也是电动车的碳排放并不低。我们这样一算,其实一辆百公里15度电的紧凑电动车,跟一辆油耗4-5L的混动RAV4,碳排放其实是相当的。

当然这种情况随着火电占比下降会有所改善。但目前某些电动车企喜欢鼓吹自己零排放,这方面大伙儿听听就好。

疑问三:电动车为什么零百快,但极限速度低?

相比燃油车,电动车的零百速度都极快,零百五六秒都不鲜见,但极限时速往往都不高。这个原因从电动机的外特性曲线(下图)就能看出。电车从踩下电门的零转速开始,就进入恒转矩区,开始输出最大扭矩,而发动机往往要到1500转以后才开始输出最大扭矩,再加上还有变速箱的动力传递过程,因此电动车起步和低速下的加速表现往往比燃油车要更强。

不过,在恒定最大扭矩输出的期间,功率也在稳步上升。而上升到了某个转速,开始进入了恒功率也就是最大功率区间。随着转速继续上升,按照增速降扭的规律,转矩也就是扭矩便开始逐步下降。加上电动车只有单挡减速器,内部结构简单,就是两三组齿轮组成的一个固定齿比,无法像燃油车一样通过换挡来减速增扭。因此在进入高转速的恒功率区间后,再加速能力就比较疲软。

从图上不难看出要提高电动车的极速,必须推迟恒功率区间的到来。两种办法,一种是提升功率,增大电流输出。但这又带来高电压、大电流带来的安全和成本问题。

第二种是随着电动车的内卷日趋严重,未来的电动车可能会加一两个高速挡,在高速状态中通过换挡来降低电机转速,从而获得更长时间的最大扭矩输出,推迟恒功率区间的到来,从而获得更高的极速。

疑问四:永磁同步、交流异步、电励磁等几种电机的区别?

电机的基本结构是定子和转子,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。首先明确一个概念,车上用的电动机分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。直流电机是把直流电引入到转子上产生磁力,定子是电磁铁组成,转子在定子形成的磁场里受力旋转,从而产生扭矩输出。不过直流电机尺寸大重量大,一般乘用车上很少用,只在大型机械上使用。

车上用的驱动电机普遍是交流电机。交流电机是把交流电引入到定子绕组,在定子间产生磁场,然后驱动其中的转子进行旋转。那么转子要旋转必须要自身有磁力,一种是简单直接的做法,直接用永磁体来制作转子,这种电机叫永磁同步电机。永磁体主要原料是稀土。由于我国稀土资源丰富,国产电动车上主要采用永磁同步电机。

第二种稍微麻烦些,叫电励磁同步电机,在转子上缠有电线绕组,通过外接电流产生磁力,然后与定子接上交流电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,进而转动起来产生扭矩。电励磁的优势之一就是不用稀土材料,更加环保,而且不用担心永磁体在高温下失去磁性。优势之二就是定子和转子上的电流都可以精确控制,实现更精确更快速的扭矩控制,减少晕车。合资车企因为开发源头在海外,喜欢用这种电机。例如宝马的iX3、日产的艾睿雅都是电励磁同步电机,这两台车在急加速时的平顺舒适感都是非常突出的。

以上两种电机,都是定子和转子同时产生磁力相互作用,转子的旋转和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同步运动,因此都属于同步电机。

还有一种叫交流异步电机,也叫交流感应电机。为什么叫异步电机呢?因为转子的旋转和定子的磁场旋转是不同步的,所以叫“异步”。为什么不同步呢?是因为这种电机为了省事和降成本,它在转子上既没有通电,也没有永磁体,只使用了良性电导体并在上面缠绕了电线绕组。当定子上通了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时,静止不动的转子此时就会自动切割磁力线,根据电磁感应原理,转子上就会产生感应电流,有了电流就会有电磁力,就变成了一部电励磁同步电机,跟着定子的旋转磁场一起进行旋转,产生向外输出的扭矩。因为转子的电流是感应产生的,所以这种电机也叫感应电机。因为它的磁力产生过程有一定滞后性,转子是跟随定子旋转磁场而转动,无法做到转子和定子磁场的旋转保持同步,所以叫交流异步电机。

交流异步电机也分为单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异步电机,更普遍的是后一种。区别就是后者在定子里接入380V的对称三相电源,对应三组线圈在空间上间隔120度,做星形排布。当通上交流电后,能保证定子上产生的磁力线更密集、分布更均匀,从而保证转子上产生稳定的感应电流,进而保证稳定的扭矩输出。

所以交流异步电机的结构相对简单,成本较低,但性能表现也相对一般,调速范围也窄,体积也较大。一般适宜在较高转速区间工作。而承担动力输出主要责任的是同步电机。电动车上一般四驱车采用永磁同步+交流异步的组合,两驱车上打主力的是体积较小但是调速性能更强的永磁同步电机,即使是几万块的电动小车也普遍采用永磁同步电机。作为同步电机的一种,电励磁同步电机的优势是无轮定子还是转子,其磁性都由电流控制,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快慢大小来实现更精确的扭矩控制,实现更舒适的驾乘。